签订《马关条约》:李鸿章被刺后日本人的反应
1895年3月24日下午4时15分,日本马关街头突然响起一声枪响。大清全权大臣李鸿章应声倒地,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黄马褂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场刺杀事件竟然成为了一场外交谈判的惊天逆转。
1895年3月24日下午4时15分,日本马关街头突然响起一声枪响。大清全权大臣李鸿章应声倒地,鲜血瞬间染红了他的黄马褂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这场刺杀事件竟然成为了一场外交谈判的惊天逆转。
集军事、外交重责于一身的北洋大臣李鸿章,对日本的情况既不真正了解,对整个形势也缺乏正确的估计,因而在朝鲜问题的处理上处处被动。起初,当朝鲜政府乞援时,他采纳了袁世凯派兵朝鲜的建议,对日本“必无他意”的口头保证毫不置疑,并未料到日本会派遣军队进入朝鲜。及至日本已
近代从事西式外交的官员产生于科举之途,他们是如何“适应”外交官这种全新的“职业”的?承担外交职能的总理衙门、外务部及驻外使馆脱胎于传统政治体制,它们又是如何建立并运作起来的?
日本山口县的下关,又名马关,是本州岛最西端的一座城市。在这处扼守本州、九州之间要道的重镇,曾上演过几场著名的历史剧。元历二年(1185),在此爆发的坛浦之战结束了源氏与平氏两家武士集团的争霸,平清盛的外孙、年仅八岁的安德天皇被外祖母抱着投海自尽。庆长十七年(1